刘子祥 03-1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刘子祥 03-16
一)平时成绩:包括5部分,占总成绩的70% 1考勤:5分(缺课1节扣0.5分,迟到早退3次扣1分,上 课前在财贸在线完成签到,否则记为迟到) 2线上学习:40分(网课学习进度10分、作业20分、笔 记提交10分) 3课堂表现:15分(课堂听课认真,积极参与抢答、小 组活动和课堂测试等各类课堂活动)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刘子祥 03-16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不要害怕语文,更不要太紧张.只要把分数看开点就可以了,否则太过于紧张的心情,是无法进行复习的.一紧张,就害怕,语文并不难的,所以不要紧张。提高成绩。学习方面的问题。有学习环节,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你只要从现在把学习转变了,学牢了,当然就简单了,成绩就会提高。 每天多读课文,而且多借鉴别人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多练习写作功底,多读优秀的文章。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刘子祥 03-16
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层次语文能力的同时,还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力和综合力,进行全面的思维训练,使得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精一兼数、由多边而突出一面、开拓一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决定一个学生能否成为高质量的科技与文化人才的基础条件之一。 大学语文的意义,体现在对传承文化传统;培养大学生具有人文气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以适应将来工作之需要;平衡大学中语言的地位,提高大家对汉语的重视。在无纸化这个大趋势下,语言的退化似乎是无可避免的,特别是书写和写作方面问的退化。另一方面,自己的语言都没学好,而热衷其他语言,也答是本末倒置、得不得不偿失的做法。所以在大学重拾语文课,有助于提醒大家重视汉语的存在。大学语文不仅仅对学生的国学素养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对民族自信心同样有很大的提升。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刘子祥 03-16
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白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一是渔父的不问是非、明哲保身,乃至消极避世、飘然自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结果只好异途殊归,各行其志。总体说来,作者的意图和倾向是:以屈原为主,以渔父为副,以副托主,赞扬屈原的崇高精神,贬抑渔父的消极态度。 从作者的态度来看,让渔父用“混世”反语来激励屈原,从而造成更强烈的对比,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对同流合污者的憎恶,倾向十分鲜明。 作者没有单—地铺陈颂扬屈原的伟大人格,而是别具匠心地为他设置了一个对立面,让渔夫与屈原分别代表两种相反的但各自又十分典型的人生观,并让他们在江畔相遇,展开对话,这就使文章内涵全部熔铸在一个整体对比性构架之中。在这个构架中,至少包容着三个方面的对比关系: 一是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人世,渔父乐在出世。实质上一个足从社会着眼,目的在于济世:—个是从个人出发,意图在于全生。两相比较,谁积极谁消极,不言自明。 二是两种“入世”态度的比较。一个是明辨是非、高洁白奉,而且至死不渝;一个是是非不分、随波逐流,乃至混水摸鱼。两相比较,孰高尚孰鄙陋亦是不言而喻。 三是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用世,深思高举,结果却惨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万分;渔父消极避世、钓鱼汀滨,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枇高歌,欣然自乐。这两种情景的对比、诱惑,恐非意志特强者所难以自持:然而屈原却非但能够持志不移,而且锐意于以身殉国,这样,他那玉叮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叮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崇高精神,就在层层对比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刘子祥 03-16
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