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晴 04-14

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指通过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在发展幼儿身心方面应实现的终极目标。它是制定各年龄班幼儿体育目标的必然依据。

1、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具有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2、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动作机能协调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3、幼儿具有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坚强与勇敢的意志品质,主动、乐观与合作的态度。

4、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与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赵东辉 04-1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教育内容

1、 ,体育教育内容

2、身体保健教育内容

3、生活自理教育内容

4、安全自护教育内容

5、环境与健康教育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4、性教育

5、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

 ,  ,  ,选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内容和目标要保持

2、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相关联

3、教育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赵东辉 04-14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一·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内容上一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确定目标。

二·目标制定中的常见问题

1、 目标内容过于狭隘

主要问题:必要的认识,态度或行为未能顾及。

2、目标重点不突出

主要问题:有时目标重点不清楚,不确切故教学重点难以体现或反映出设计者的教学思路尚不够清晰。

3、目标超难度

主要问题:受学前儿童认识能力,客观条件等限制,有些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活动不了了之。

4、目标要求偏低

5、表述过于笼统

主要问题目标过于笼统。

6、表述不精炼

主要问题:过多具体内容,啰嗦

7、表述方式不统一

主要问题:有的目标为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学前儿童,而有的目标是教育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

发展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是幼儿

常以“学习,学会······”“知道······”“认识·······”“理解······”“理解······”“体验······”“感受······”等方式。

教育目标表述:行为主体是教师

常以“引导······”“鼓励·······”“培养······”“认识······”“教给······”“让幼儿······”等方式表述。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赵东辉 04-1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

生活卫生习惯 , , , , , , ,

1、养成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等卫生习惯

2、知道初步的卫生常识,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秩序

3、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饮食营养

1、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主要特征,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完全相同的营养

2、养成爱吃各种食物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逐步掌握自己进餐的技能

三、身体认识与保护

1、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2、知道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

3、学习保护身体最基本的方法

四、安全自护

1、了解水、火、电、煤气、刀具、常用药物的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

2、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并愿意遵守交通规则

3、学习避开危险场所,懂得应付意外情况(尤其是火灾、电击、地震、台风等)的最基本常识

五、心理健康

1、知道快乐有益健康,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2、积极愉快的参加体育活动,性格开朗

3、认识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

六、体育锻炼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运动的习惯

2、遵守体育游戏规则,懂得听信号完成体育任务

3、用感兴趣的方式练习基本动作,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素质

4、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合作的态度

 ,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张佳琦 04-1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测验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一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

1. ,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评价内容编制一定的等级量表和标准的试题用以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易量化的评价对象和形成性评价, ,如收集教师教学效果、幼儿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幼儿各项体能发展状况、幼儿心理发展状况等信息。

2、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对评价对象进行书面调查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对范围广的问题进行大面积调查。调查者可以将问卷直接发给调查对象, ,也可以将问卷邮寄给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但编制科学合理的问卷和获取真实的统计结果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工作。

3. ,观察法

观察法是评价主体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指标内涵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状态下(自然观察法)或控制条件下(实验观察法)观察评价对象并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听和看, ,可充分利用摄像机, ,照相机等仪器作为辅助工具。观察法适用面广, ,收集资料的机会较多, ,目前主要运用于了解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情感改变和意志特点。如通过听课, ,可以收集教师课堂教学的资料, ,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同伴交往情况、教师和幼儿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等都可以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4. ,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口头调查法, ,是评价主体按照访谈提纲, ,通过与评价对象面对面谈话或是以小组座谈会的方式直接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访谈法适用于了解评价对象的心理状态, ,它不受文字能力的限制。访谈时, ,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心理适应状况, ,对其进行分类, ,从而较深入地了解问题。如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访谈, ,以便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5.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让幼儿在小组成员面前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与他人一起讨论, ,评价主体借机从中了解信息的方法。如欲了解幼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就可以采用此方法。

6. ,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与评价对象有关的材料以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文献内容包括各种文字与数字资料, ,如教学计划与总结、活动教案、幼儿成长记录袋等。应根据评价内容查阅文献,可以几种文献相互印证,也可与其他收集信息的方法结合使用。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
张佳琦 04-14

注意问题:

教育内容和目标要保持

教育目标要通过教育内容来实现,而教育内容要依据教育目标来实践。例如教育目标中提出要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围绕目标,可以选择利用图片、录像让幼儿认识安全标志,还可以选取儿歌、歌曲让幼儿认识安全标志。

二、教育内容要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相关联

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教育内容。如对刚入园的孩子可以进行入园适应的教育,能愉快与老师同伴相处、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愿意来幼儿园等,而若对小班幼儿进行“换牙了”的教育,则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脱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教育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教育内容应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具有时代性。如现代社会中电脑普及,教师在开展身体保健教育的时候,可以将电脑对人身体的影响列入教育内容。


来自:暂无章节名称